牙雕指的是以象牙為雕刻的傳統手工藝,明清時期象牙雕刻高度發展,宮廷內專設牙雕作坊,發展到清代,牙雕刻技法多樣,圓雕、淺浮雕、高浮雕、鏤雕,在象牙雕刻中得以普遍運用。牙雕藝術已形成江南與廣東兩大流派,近現代牙雕的主要產地有廣州、北京、上海和南京等地。
中國的象牙雕刻藝術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,始于新石器時代。在北京黃土坡出土的戰國墓中發現過象牙梳子。遼、金、元、明、清歷代帝王都把象牙作為皇家供品,明代的果園廠和清代的造辦處都有為皇宮做象牙制品的作坊。
中國象牙雕刻經過數幾千年的發展,清代中期陸續形成了若干個相對集中的中心生產地,主要以廣州、蘇州、北京為代表。各個中心生產地之間既在題材和形式上保持著各地的風格特色,同時又互相滲透,在技術上有交流。各地牙雕藝人頻繁交往,切磋技藝,取長補短,各地區的地方牙雕的色彩,一方面在增加,形成了北京、廣州、上海、南京四個主要地區,其他還有天津、福州、樂清等地,另一方面他們之間的風格也逐漸的淡化,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。
北京牙雕
北京牙雕特點是雍容華貴,具有清代宮廷藝術風格。北京牙雕技藝興起于清朝中早期,代表是清宮造辦處牙作制作的牙雕藝術品。宮廷牙雕總的風格“雅、秀、精、巧”,在造型上要求古樸、典雅,在工藝上要求精細、潤潔、打磨光滑。宮廷牙雕在乾隆時期達到創作高峰。特別到清代后期,宮廷牙雕漸趨衰落。在制作上十分繁厚,風格也顯得瑣碎,也談不上意境,只在技術上比前代有所進步。至道光、咸豐以后,由于國勢衰落,宮廷牙雕從此一蹶不振、逐漸走向消失。
北京牙雕以小件器物居多,一般是文具用品擺件等文玩,清代晚期也曾出現大件作品,多為立體圓雕,刀工精細、刀法圓潤、造型比較生動。
廣州牙雕
廣州牙雕又稱南派牙雕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,富有裝飾性,素以精細工整、玲瓏剔透而聞名于世。廣州牙雕有雕刻、鑲嵌、編織三大類。雕刻多采用陰刻、隱起、起突、鏤雕,最擅鏤雕。
廣州牙雕種類有象牙球、畫舫、人物、筆筒、插屏、鳥獸等欣賞品,筷子、梳子、圖章、鼻煙壺、瓶、煙嘴、燈具、粉盒等日用品。其中以象牙球最有名。
蘇州牙雕
蘇州牙雕吸收了竹雕、繪畫等傳統藝術的特色,山水畫題材作品具有國畫風格。蘇州牙雕總體風格典雅醇厚。藝人善于用隱起手法,在其隱起適應的面上施展技藝,形象生動,意境幽遠,布局疏朗得當,給人以適靜之感。其細節的處理非常純熟,刀法一般采用流暢自如的淺浮雕、陰刻、圓雕、高浮雕,用刀有力簡潔,打磨圓滑光亮。題材來源十分廣泛,有人物、花草、鳥獸、山水、神話傳說,追求意境的表現,明顯受明清文人畫的影響。
牙雕玉蘭花式杯
杯象牙質,口微撇,杯身雕作玉蘭枝葉托舉花苞之形態,造型如玉蘭之初綻,花枝盤曲于底部而成杯托。此杯造型新穎優美,磨刻圓潤光滑,象牙的天然紋理清晰畢現。
明清時期象牙雕刻高度發展,宮廷內專設牙雕作坊。此杯風格簡潔而雕工細膩精湛,于清麗中顯出富貴典雅之韻致。
牙雕玉蘭花式杯,明晚期,高6cm,口徑7.5-6cm。
牙雕鵪鶉盒
盒圓雕成鵪鶉形,通體披羽。羽毛雕刻極富層次感,由頭部的鱗片狀至身后漸變成葉片狀。雙尾下垂,盒底雕刻腳爪,如匍匐狀。盒口沿隱于胸腹羽毛間,毫無突兀之感,頗見巧思。頭微偏側,二目炯炯有神。頰部雕染絨毛,極為逼真。喙部刻劃亦生動有力。通體染色,色彩寫實,沉著多變,尤其羽干處的留白,一絲不茍。
此盒將鵪鶉渾圓的體態略作夸張,既保證了盒的實用性,又不損其造型的真切感,體現了工匠高超的技巧,也代表了雍正、乾隆時期牙雕中的一種寫實風格。
牙雕鵪鶉盒,高5.6cm,長12cm,寬4.5c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