邢窯是北方的著名瓷窯,以燒白瓷為主,兼燒黃釉、黑釉、三彩品種。邢窯的中心窯場位于今河北省內丘縣、臨城縣,中心窯場在今河北省內丘縣城關一帶。因這一地域在唐代隸屬邢州管轄,故名。始燒于隋代,唐代為繁榮期。盛產白瓷,胎質細膩,釉色潔白。唐代陸羽撰《茶經》中有邢瓷“類銀”、“類雪”的記載。唐代邢窯白唐代邢窯白瓷有精、粗之分,以供不同階層人的需求。其產品不僅供國內使用,而且遠銷世界各地。瓷曾一度被朝廷納為貢品。唐代李肇撰《唐國史補》曰:“內丘白瓷甌,端溪紫石硯,天下無貴賤通用之!闭f明邢窯白瓷在當時深受人們喜愛。
邢窯白釉玉璧形底碗,碗唇口,腹壁斜出與水平面呈45°角,玉璧形底。釉色潔白,不用化妝土,施釉到足墻,光素無紋飾。釉質瑩潤。
邢窯白瓷胎骨堅實、致密、厚重,胎土白而細潔,瓷化程度較高,扣之作金石聲。玉璧形底更為唐代邢窯白釉碗的典型特征。
玉璧底碗始出現于唐代,以底足像玉璧而得名,當時的南北方瓷窯中普遍燒制,如河北的邢窯、定窯,河南的鞏義窯,山西的渾源窯,陜西的耀州窯,浙江的越窯,湖南的長沙窯等都有實物或標本傳世。外國的很多古城、古遺址中也出土有中國出品的玉璧底碗。這種碗的品種主要是白瓷和青瓷?谶呌写娇诤筒粠Т娇诘膬煞N;碗壁有的直壁斜出,有的微帶弧度;足一般寬而淺,中心凹處有的施釉,有的無釉。
唐,高4.7cm,口徑15.6cm,足徑6.7cm。
邢窯白釉壺,唐,口徑7.5cm,足徑7cm,高17.5cm。
壺敞口,長圓腹,平底,小短流,頸與腹部有曲柄相連。通體施白釉,外部施釉不到底。
此件器物造型端莊規整,釉色潔白瑩潤,屬邢窯白瓷中的細白瓷,體現出唐代邢窯白瓷“似雪類銀”的素雅與優美。
邢窯白釉罐,唐,高13cm,口徑7.4cm,足徑6.1cm。
罐口微撇,短頸,圓腹,腹以下漸收,平底。底無釉。胎、釉潔白細膩。